• 佳沃集团有限公司

  • (一)践行“721”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佳沃集团在云南省芒市通过实施“721”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推动了蓝莓产业的发展,确保了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这一机制通过“六统、三带、四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民的专心种植、放心赚钱和实在增收。“六统”指的是统一种源、农资、技术、管理、品牌和销售,确保了产业链的高效运作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三带”则是指龙头企业带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带动农户、国有企业带动村集体,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受益”意味着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农户和村集体都能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利益。

    在这一机制下,农户(“7”)通过投入土地和积极参与基地务工,能够获得纯利润的70%分红,这是他们的主要收益来源。国有企业(“2”)则获得纯利润的20%分红,而村集体(“1”)获得利润的10%分红。佳沃集团通过构建水果全产业链与供应链,带动农户围绕水果产业增收,以多元化的联结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形成了以“土地流转+农户就业”“全程服务+农户创业”为基础、标准化数智化生产为提升的“农业企业+农户”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在23-24年产季中,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新农人等方式,该模式辐射了云南省各乡镇农户7110户,共有24021人次受益。公司共计发放务工工资6380万元,仅务工收入一项,年人均可增收3.5万元。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721”利益联结机制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二)落地“六有”特色产业,打造现代、高效、绿色、可持续的蓝莓全产业链,建设特色品牌示范区

    佳沃集团依托“蓝莓+”模式,致力于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通过落地“六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高效、绿色、可持续的蓝莓全产业链,并建设特色产业品牌示范区。集团结合地方文化与自然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区品牌,提升产区知名度,实现“有特色”的发展目标。

    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推动蓝莓品种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以“有创新”的方式提升地方特色产业竞争力。同时,依托蓝莓产业园为地方提供稳定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展现出“有潜力”的发展前景。打造数智化蓝莓全产业链实践示范基地,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地方经济科技含量,实现“有科技”的产业升级。此外,还利用产业品牌与生态品牌双引擎,以蓝莓产业为核心的农业观光与生态旅游示范区,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形成多元产业经济,展现出“有活力”的产业生态。

    佳沃集团通过现代化设施种植模式,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体现了“有责任”的企业精神。不仅推动了蓝莓产业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应用情况及推广效果

    佳沃集团打造全基质盆栽设施农业模式,先进的品种,科学标准化水肥作业和植保作业,实现当年定植当年每棵树产果1.5公斤,第二年起亩产2吨,由于品质高、上市时间窗好,取得商业效益。同时,通过前中后台以及整个产业链条的数智化,通过数字中控平台、气象系统和水肥智能设备等,实现了标准化蓝莓种植农事作业、精准生产加工,农业企业拥有了和工商业一样的高效能经营管理。在云南红河,佳沃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模式,实现了蓝莓亩产2吨、亩均效益达到3万-5万元人民币的显著成效,致力于打造中国水果行业的第一品牌,并实现了15%-20%的品牌溢价。

    少数民族新农人在佳沃云南红河产业园区进行务工作业

    同时,佳沃集团特别关注云南红河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融入与发展,通过产业赋能,助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共同进步。2022年,佳沃集团蓝莓鲜果产量达到6231吨,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1765亿元,有力推动了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的务工增收与就地就近就业。在2020-2022年期间,年均带动农户24500户,累计带动95000余人次(含重复人次),实现月均务工收入在4500-6000元之间,户均年增收达3.5万元。

2025食品酒类企业ESG实践案例集-“社会”案例-佳沃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