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的重要问题。养殖产生大量废水,含高浓度的氨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和生态平衡;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对动物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畜禽粪便和养殖废弃物是养殖行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中粮家佳康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图
近年来,中粮家佳康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履行央企责任,秉持“主动预防、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原则,探索开创“减负还田”循环农业新模式,构建“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沼气发电/供热-粪肥还田-循环种植-循环水产-饲料原料”的链条,有力保障养殖废弃物均合规处置,沼气、沼液、沼渣均有效资源化利用,引领行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粮家佳康沼气站实景
中粮家佳康先后投入12亿元,在各地累计配套建设40余座沼气站和养殖废水深度处理设施,形成1000万立方/年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能力,铺设还田管道310公里。以此为基础,构建以好氧处理水肥一体化还田和厌氧发酵制沼气为核心的工艺体系,形成的沼液水肥显著减少了消纳土地的需求,实现了水肥就近就地还田,在不同地区、不同土质实现了差异化运用,结出了累累硕果。
水肥一体化储池
在赤峰地区,中粮家佳康将沼液运用于沙地治理。沙地因为缺水缺肥,常规种植很难让植物大面积存活,导致治沙效果不明显。中粮家佳康将沼液与沼液深度处理后产生的好氧二沉水进行创新结合,持续调节肥料在基施及追施过程中各营养元素的浓度及比例,确保在植物生长期内沼液肥和水能够科学施用。在治沙探索中,中粮家佳康发现紫花苜蓿作为优质牧草以及防沙治沙的关键植物,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备较强的土壤改良效益。依托沼气站项目,中粮家佳康自2022年以来试种紫花苜蓿,同时积极与当地种植户合作,签订沼液还田消纳协议,通过铺设全封闭地下管道,将沼液精准送达农户田间。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为赤峰地区的沙漠化治理事业贡献力量。
在吉林地区,中粮家佳康将沼肥用于盐碱地改良。近年来,公司携手吉林农业大学,利用沼肥改良周边盐碱化土地2万余亩,土壤全氮含量提升20%、全磷含量提升25%、全钾含量提升10%,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在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等作物增产试点已探索成功。改良后,水稻种植亩产增产近200斤,玉米亩产提升100斤,花生增产25%,曾经寸草不生、被视为毫无利用价值的盐碱地逐渐成为了良田,农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在盐碱地用沼液种植的水稻长势良好
在江苏地区,中粮家佳康利用沼液微生物处理新技术,积极探索微藻生态链资源化利用模式,充分利用沼气、余热等生产要素,生产出水产、饲料、生物肥料等领域所需的微藻、菌剂等高附加值原料产品,制成产品覆盖周边万亩水面,服务水产养殖户超800户,有力解决土地消纳受限及资源利用产品化程度低的瓶颈问题,大大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为畜牧业循环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外,中粮家佳康持续推动沼气和沼渣的综合利用。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2024年共产生沼气约2500万方,用于供热和发电,沼气综合利用总量较2023年同比增长30%,分别用于沼气站内部供热,给第三方、下游工厂、养殖场供气和发电,共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切实缓解温室效应、降低碳排放。公司将沼渣作为有机肥提供给周边农户,种植蔬菜瓜果,自建种养结合蔬菜基地超50个,生产蔬菜瓜果超20万斤,为养殖场区提供了蔬果供应。
经过多年努力,中粮家佳康循环农业新模式日趋成熟,能源消耗总量增长明显低于出栏量增长,碳排放总量增速低于能耗增速,各基层企业污染源监测结果100%达标,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方肯定与赞誉。中粮家佳康《发展种养结合生态链,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实践,被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评为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粮家佳康在赤峰建成运营的养殖废弃物减负还田资源化利用工程,入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中粮家佳康银川工厂获评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农民日报》刊发中粮家佳康盐碱地治理典型做法;家佳康ESG评级稳步提升,得到部分权威机构“A”级评级。
新时代新征程,中粮家佳康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种养循环发展,努力培育绿色低碳竞争新优势,做好环保这篇绿色文章,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上持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