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GgszBAZLp capital.huanqiu.comarticle别让流量狂欢稀释户外风险(社会杂谈)/e5d59phvs/e5d5m10mv一名登山视频博主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无人机吊运自己的遗体。这令人唏嘘的一幕,发生在山东青岛。这名博主在崂山不幸坠崖,事发两天前,他还在更新视频。近年来,登山、攀岩、沙漠徒步、丛林穿越,这些代表“诗与远方”的户外运动,以其特有魅力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然而,户外运动“热”起来背后,悲剧时有发生。去年,两名徒步者穿着春秋装在海拔超3000米的陕西西安冰晶顶失温;被明令禁止穿越的秦岭鳌太线,不时传来非法徒步者失联和遇难的消息;江西武功山、广西大圣山、浙江石人峡等地都发生过“驴友”意外伤亡事件……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灾难,也对所有户外参与者敲响警钟——户外运动不是逞强冒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国探险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共发生户外安全事故335起,导致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冰冷数字背后,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悲痛,更是对盲目冒险的沉重拷问。当一些社交平台将高海拔雪山冠以“人生第一座雪山”“入门级挑战”等标签时,是否想过,自然从不妥协,风险从未被流量稀释?户外运动的真谛,从来不是“玩命”,而是“敬畏”。 有人把盲目冒险当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不顾自身能力与客观风险,甚至无视法律的令行禁止,在缺乏安全防护的悬崖上练习翼装飞行,在暗流汹涌的海域挑战潜水深度,甚至闯入尚未开发的无人区“探索秘境”。一次侥幸脱险换来成千上万的点赞,冒险的尺度不断放大,直到危险真正降临。社交媒体的流量效应,往往推波助澜。有人为拍一张“人生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而将自身置于险境;有人为收获点赞与关注,在追逐“网红打卡地”的狂热中,将安全抛诸脑后;有人为制造“爆款”,在悬崖边缘直播跳舞,评论区不乏“刺激”“敢拼”的喝彩……在这场流量狂欢中,风险被美化为勇气,鲁莽被包装成个性,安全底线被“默契”地无视,平台、内容生产者与观众在无意识中成了同谋:平台以流量为导向的推荐机制,无形中鼓励高风险内容的生产;博主为维持人设与热度,不断升级“挑战”难度;观众在屏幕前点赞、评论、转发,用情绪燃料助推着下一幕危险的来临。当悲剧上演,舆论或许会短暂聚焦于“不值得”,但很快又被新的“震撼画面”淹没。最终代价,只有个体生命来承担。勇敢与鲁莽的边界在哪里?以生命为快门代价,值得吗?对户外运动参与者来说,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警钟需要时时敲响。让每一次出发都带着对生命的尊重,让每一段旅程都能平安归来。唯此,户外运动才能真正成为“突破自我”的旅程,而不是徒增又一次沉痛教训。 1763948965104责编:高鑫戈人民日报海外版176394896510411[]{"email":"gaoxinge@huanqiu.com","name":"高鑫戈"}
一名登山视频博主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无人机吊运自己的遗体。这令人唏嘘的一幕,发生在山东青岛。这名博主在崂山不幸坠崖,事发两天前,他还在更新视频。近年来,登山、攀岩、沙漠徒步、丛林穿越,这些代表“诗与远方”的户外运动,以其特有魅力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然而,户外运动“热”起来背后,悲剧时有发生。去年,两名徒步者穿着春秋装在海拔超3000米的陕西西安冰晶顶失温;被明令禁止穿越的秦岭鳌太线,不时传来非法徒步者失联和遇难的消息;江西武功山、广西大圣山、浙江石人峡等地都发生过“驴友”意外伤亡事件……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灾难,也对所有户外参与者敲响警钟——户外运动不是逞强冒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国探险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共发生户外安全事故335起,导致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冰冷数字背后,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悲痛,更是对盲目冒险的沉重拷问。当一些社交平台将高海拔雪山冠以“人生第一座雪山”“入门级挑战”等标签时,是否想过,自然从不妥协,风险从未被流量稀释?户外运动的真谛,从来不是“玩命”,而是“敬畏”。 有人把盲目冒险当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不顾自身能力与客观风险,甚至无视法律的令行禁止,在缺乏安全防护的悬崖上练习翼装飞行,在暗流汹涌的海域挑战潜水深度,甚至闯入尚未开发的无人区“探索秘境”。一次侥幸脱险换来成千上万的点赞,冒险的尺度不断放大,直到危险真正降临。社交媒体的流量效应,往往推波助澜。有人为拍一张“人生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而将自身置于险境;有人为收获点赞与关注,在追逐“网红打卡地”的狂热中,将安全抛诸脑后;有人为制造“爆款”,在悬崖边缘直播跳舞,评论区不乏“刺激”“敢拼”的喝彩……在这场流量狂欢中,风险被美化为勇气,鲁莽被包装成个性,安全底线被“默契”地无视,平台、内容生产者与观众在无意识中成了同谋:平台以流量为导向的推荐机制,无形中鼓励高风险内容的生产;博主为维持人设与热度,不断升级“挑战”难度;观众在屏幕前点赞、评论、转发,用情绪燃料助推着下一幕危险的来临。当悲剧上演,舆论或许会短暂聚焦于“不值得”,但很快又被新的“震撼画面”淹没。最终代价,只有个体生命来承担。勇敢与鲁莽的边界在哪里?以生命为快门代价,值得吗?对户外运动参与者来说,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警钟需要时时敲响。让每一次出发都带着对生命的尊重,让每一段旅程都能平安归来。唯此,户外运动才能真正成为“突破自我”的旅程,而不是徒增又一次沉痛教训。